转换您的语言~change ur language

2009年8月21日星期五

台湾阿城健康皂

阿城手工皂
唯一堅持不加任何化工物質,純手工精製皂,請從基礎清潔做起.
1.異常皮膚請使用:阿城健康皂~內含13種殺菌的精油
2.正常皮膚請使用:阿城美麗皂~內含 4種美白的精油




各種皮膚病改善的方法

【皮膚炎及濕疹】

1.提防乾燥的空氣。 2.用溫水泡澡。 3.使用潤膚產品。 4.避免使用止汗劑。 5.穿棉質衣服。 6.避免使用假指甲。 7.冰敷。 8.調配適當的飲食。 9.避免快速的溫度變化。 10.使用純白的衛生紙。 11.使用不含香料的乳霜或軟膏。 12.使用尿素產品。 13.洗一次,沖兩次。 14.當心發生白內障的可能。

【癤】

1.以熱敷將膿逼出。 2.延長溫敷時間。 3.以消毒針將癤刺破,再將膿擠出。 4.勿使感染擴散。

【尿布疹】

1.讓屁屁透氣。 2.使用超強吸力的尿布。 3.保持嬰兒屁股的乾爽。 4.用醋沖洗尿布。 5.喝小紅莓汁。

【油性皮膚】

1.使用護膚面膜。 2.用熱水及潔膚皂洗臉。 3.使用收歛水。 4.慎選化粧品。

【疣】

1.使用維他命A,直接塗在疣上,效果良好。 2.將維他命C搗碎,摻水拌成糊狀,直接塗在疣上,對某些人有幫助。 3.貼OK繃。 4.保持乾燥。 5.使用60%水楊酸的軟膏,使用前先將患部浸在溫水裏十分鐘,以促進藥物滲透。 6.記得穿鞋子以免腳上的裂痕或傷口被病毒入侵。 7.經常更換鞋子。 8.避免接觸傷口。 9.寶貝指甲周邊。 10.放鬆心情。

【粉刺】

1.改用適當的化粧品,油脂過多的化粧品會造成皮膚的負擔。 2.細讀產品標籤,羊毛脂、異丙基肉豆蔻油、月桂硫酸鈉應避免,和油脂一樣,都會造成皮膚負擔。 3.徹底卸妝。 4.化粧品能少用就少用。 5.某種避孕藥可能加重粉刺的問題。 6.千萬不要擠壓,除非面皰中央出現黃點,即面皰已化膿時可輕輕擠壓,使膿排出,有利面皰復原。 7.消除黑頭粉刺。 8.避免日曬。 9.把皮膚搓洗乾淨。 10.一次只用一種藥物。 11.遏止粉刺的蔓延應將藥物塗在粉刺的四周,而非患部所在。 12.長期使用過多含碘的食物,將誘發粉刺,例如海產食物、海帶等。

【帶狀皰疹】

1.使用止痛藥。 2.服用維他命C及B群。 3.冷敷患部。 4.避免高溫。 5.泡太白粉澡,但只有暫時止痛的功效。 6.使用雙氧水擦拭在患處。 7.使用抗生素軟膏。

【蕁麻疹】

1.冷敷。 2.塗抹鹼性物質如氧化鎂乳液,可有些許效果。 3.用藥用植物。 4.最好事先預防,避免接觸可能引起蕁麻疹的藥品、食物、植物或昆蟲咬傷的可能。

【皮膚乾澀及冬季皮膚癢】

1.將皮膚浸入溫水中。 2.潤滑皮膚,以避免皮膚的水分蒸散掉。 3.趁皮膚表面有水份時擦拭乳液。 4.最佳的乳液就是凡士林。 5.使用超脂質香皂。 6.勿太常使用香皂。 7.使用濕氣機。 8.降低體溫。

【香港腳】

1.愛護足部,給予充分的休息。 2.紓解膿瘡,以冷敷控制發炎、減輕痛癢及乾燥膿瘡。 3.浸泡鹽水溶液。 4.在患部塗藥。 5.治療指間部位。 6.去除死皮。 7.二至三天清除一次指甲垢。 8.使用抗黴菌乳霜或乳液可抵抗復發。 9.選擇適當的鞋子。 10.經常換鞋。 11.保持鞋子的乾爽。 12.經常換襪子。 13.在腳趾間撒些爽身粉。 14.在鞋內撒些爽足粉。 15.勿赤腳走在公共場所。



【雞眼與厚繭】

1.不可用尖銳的工具將雞眼與厚繭去除。 2.謹慎使用膏藥布,最好是完全避免。 3.浸泡鹽水或洋甘菊茶。 4.磨除厚繭。 5.以軟墊隔開腳趾,以免因摩擦而造成的雞眼。 6.使用點式繃帶。 7.覆蓋患部。 8.請鞋匠伸展皮鞋,使鞋子有彈性,減少雞眼的疼痛。 9.避免高跟鞋。 10.穿尺碼相符的鞋子。 11.糖尿病患勿自行處理厚繭或雞眼的問題。

【灰指甲】

1.穿著通風透氣、吸汗強的棉質襪,每天更換清洗,甚至一天換穿幾雙。 2.赤腳最好、拖鞋或涼鞋也不錯,應避免穿膠鞋或不透氣的球鞋。最好有兩雙以上的鞋子交換穿著,使每一雙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晾乾。 3.不與他人共穿鞋子、拖鞋及襪子。(買鞋時,請勿以赤腳試穿鞋,以免遭受感染。) 4.腳底、趾間癢儘量不要用手抓,以防傳染於手指。 5.沐浴後應把腳趾擦乾,尤其是趾縫等較易被忽略的地方。 6.身體其他部位有黴菌感染時,應及早治療,以免互相傳染而防不勝防。 7.治癒後,襪子及拖鞋應拋棄。


【乾裂的手】

1.避免接觸水。 2.洗手時洗手心就好。 3.使用無油脂的乳液洗手,塗在手上,搓成泡沫,然後用面紙擦拭。 4.以沐浴油洗手。 5.使用護膚劑。 6.用毛巾擦手。 7.浸泡雙手。 8.試用便宜的C乳霜。 9.塗兩層保護霜。 10.試用檸檬油與甘油,然後按摩雙手。 11.戴手套。 12.上美容院洗頭髮。 13.用燕麥片脫皮,每週一次,將生的燕麥片攪成細粉末,再將手伸入摩擦,待死皮脫落再以冷水清淨拍乾,  塗上兩層護手霜。 14.如果可能,盡量少接觸廚房的事務

【頭皮屑】

1.經常洗頭髮可控制頭皮屑,愈常洗頭髮愈容易控制頭皮屑。 2.使用溫和、無藥性的洗髮精。 3.使用抗頭皮屑配方的洗髮精。 4.使用焦油配方的洗髮精,待起泡後五至十分鐘再沖洗掉。 5.與一般洗髮精輪流使用。 6.洗頭髮最好洗兩回。 7.在洗髮精起泡沫後戴上浴帽,可增進藥用洗髮精的效果。 8.最好每隔數月換一次洗髮精品牌。 9.按摩頭皮,幫助鬆弛頭皮與頭皮屑。 10.避免以啤酒當作潤髮液及髮膠,以免引發頭皮屑。 11.使用潤髮乳,以防止頭髮因抗頭皮屑洗髮精而傷害髮質。 12.偶然使用橄欖油,可幫助鬆弛及軟化頭皮屑。 13.曬太陽,因陽光中的紫外線對脫皮現象有消炎的作用,因此頭皮屑在夏天較不嚴重。 14.平心靜氣,避免情緒誘發或惡化頭皮屑問題。

RM80.00

異位性皮膚炎 與 過度文明下的皮膚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形成

回想三、四十年前的阿嬤時代,身體的清潔用品及衣物清洗劑都是採用天然的物質,裡頭都是不含磷和化學物質,大地也是不用農藥來種植蔬果的,河川也不會因此而遭殃,自來水也就不用加入大量的氯。阿嬤的那個年代,飼養各種動物也是不用抗生素、不打荷爾蒙,當一切過度開發之後,就會有許多莫名的文明病產生,更有不知名的毒素潛藏在人體內。
在現今大環境的變遷之下與各種污染讓許多人的皮膚更容易發〝癢〞,各類的污染源有:蔬菜水果類裡頭含有殘餘的農藥,肉類裡含有殘餘的抗生素及荷爾蒙,長期食用下肚後體內容易累積各種毒素也會變成各式的文明病。清潔用品及化妝品內含有磷.防腐劑.化學物質.抑菌劑…等,自來水中更是添加了大量的氯,都是容易讓原本就不好的皮膚使用後為之抓狂外,即使是正常的皮膚也容易變差,懷孕的媽媽也會因此而更容易將此文明病的因子傳染給下一代。

異位性皮膚炎--徵兆

異位性皮膚炎,它是一種在嬰幼兒及兒童與青少年時期,最容易發生的慢性皮膚病變。皮膚會反覆的搔癢、發炎,而且這樣的情況往往會持續許多年,直到過敏的體質慢慢減輕為止。
異位性皮膚炎除了皮膚表面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徵就是〝癢〞,尤其是環境溫度的變化、季節替換及外物刺激造成〝癢〞而導致狂抓,抓過後又會起疹子,起疹後又會導致〝癢〞,而一再的癢、抓、起疹子……如此惡性循環之下更不易痊癒。奇癢無比皮膚,會不定時突然發作,特別是在晚上更加嚴重,長期下來會干擾到患者的睡眠品質、情緒、課業或工作,對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品質均有非常大的傷害。
異位性皮膚炎之確實病因目前仍不是十分明確,異常的免疫系統經常被認定是重要因素,而遺傳性的過敏體質亦有相當的關聯,常常會伴隨有過敏性體質的病症(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病患通常都有過敏性的家族史,如果父母親有異位性皮膚炎,小孩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也會加高。 除此之外,外在環境的刺激也容易使異位性皮膚炎病發或情況惡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常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所以容易對於很多的過敏原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如空氣污染、花粉、食物、身體清潔用品等),另外像是流汗、皮膚摩擦、氣候劇烈變化、氣溫冷熱差太多、情緒及壓力的起伏等刺激,也都可能會讓病情加重。如果對這些刺激因素能加以適當控制,將會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人口數及成長

根據估計,在臺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約將近有三百多萬人口左右,受到這種疾病的困擾。隨著環境的污染迅速改變之下,全台灣過敏體質的人數持續在增加中,異位性皮膚炎的罹患率更是居高不下。異位性皮膚炎真正的產生原因,其實還不是很十分明確。目前認為這是皮膚天生的缺陷,而這樣的缺陷往往和遺傳相關,目前研究是在第4.11.14對基因上有變化(DNA開了您一個大玩笑)。
您可能不知道?2005年在台灣每五個新生兒就產生一位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註 : 我預估2006年台灣每生四個寶寶就可能增加一個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 2007年應該會是每生三個寶寶就會再增加一位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十年內將達到80%~90%的獲然率)。

異位性皮膚炎--每個階段的症狀

六個月大到十歲的孩童大約會有3~5%的孩童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而且有一半以上會在一歲前就會發病。在孩童時期【異位性皮膚炎】包括了: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結膜炎,而這些都與個人體質及家族遺傳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只要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通常會同時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或甚至有人通通中獎。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和發病部位,通常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有所不同,大約可分為三個時期,不過並非每位患者都會完全經歷這三階段的變化:
★嬰幼兒時期﹝二歲前﹞:發病部位除了包尿布的範圍外,也會波及到全身,尤其是臉部、頸部及四肢的內側部分。在嬰幼兒期的患者:皮膚大都是乾燥且有紅斑、丘疹,可續發性小水泡、滲出性及結茄性病灶。  
★兒童時期﹝二~十二歲﹞:發病部位大部分會發生在手肘內彎側、膝蓋的內彎側及頸部,比較嚴重的甚至會全身發作。兒童時期的症狀:介於嬰幼兒與青少年兩者之間  
★青少年時期﹝十二歲~成人﹞:除了四肢內彎曲部位,甚至還會發生在手掌及腳掌;成人則會呈現皮膚慢慢的變厚。

異位性皮膚炎--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事項

1.避免溫度變化太大:
流汗或寒冷乾燥的氣候會讓部分患者覺得不舒服尤其是乾冷的天氣特別容易癢,可使用除濕機讓濕度保持在50~65%之間,並使用空氣清靜機(要如期更換濾網)以減少黴菌生長。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對冷、熱或周圍氣溫的改變特別敏感,直接暴露於寒冷、乾燥的情形下會使病情惡化,應儘量讓患者處於良好室溫的環境中,避免冷熱變化太大。

2.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
灰塵和塵蹣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應盡量保持家中環境的清潔。儘量少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氣味物質以保持乾淨清新的空氣。家中不要舖地毯,盡可能以百葉窗替代窗簾布,床單、被單等要常常清洗,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飼養貓、狗、鳥…等寵物以減少來自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的過敏原。減少進出公共場所及空氣污染區域,絕對不可以讓患者吸二手煙(尤其是嬰幼兒的病患)。

3.衣物的選擇:
衣物要以純棉布料或是麻紗料為主,避免穿羊毛料,尼龍布料絕對要放棄,也不要穿得太厚重以免皮膚不透氣。

4.衣物的清潔:
嬰幼兒的衣物盡可能以肥皂清洗,並避免放入洗衣機與大人的衣物一起用洗衣精清洗,兒童衣物的清潔劑應選擇無香精或抑菌劑 (防腐劑) 含量較少的洗衣精,如果經濟許可的話可挑無香精及無防腐劑的清潔用品(價格有點高)。

5.飲食的控制:
部分患者會對某些食物過敏,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蛋、魚、小麥、花生、大豆等,刺激性的食物如酒類、辛辣食品、海鮮類…等,不過並不需要對一般食物作過多的限制,假如有容易引起〝癢〞的食物,最好能避免之。如果有家族性過敏體質的幼兒,前六個月應餵食母乳(母親應採取低過敏飲食)也可能會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

6.預防感染:
搔癢容易發生感染,也容易使皮膚產生傷口,一但發生感染往往會使病情加重,因此要特別小心傷口的處理以預防再度感染。為避免搔癢時捉傷皮膚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引起發炎,應將指甲剪短(小朋友尤其重要)。

7.身體的清潔和保養:
身體的滋潤與保濕,應選擇無化學香料的肥皂(如無香精手工皂)或敏感性皮膚專用(無香精及無防腐劑)的清潔沐浴用品,刺激性的化學製劑(如藥皂或其它清潔殺菌劑)應避免使用。沐浴乳一定要避免,如果找不到好的手工皂,建議用清水洗澡即可;洗澡水請不要洗太高溫,盡量避免泡湯(溫泉)。

8.沐浴後皮膚的保養:
洗完澡時,在身體還是處於微溼的狀態下,用大毛巾擦乾身體後,立刻擦上凡士林(傷口及患部請勿擦拭),若因油膩不適,可減少使用的量,或是使用無香精的保養乳液。一般的嬰兒乳液、嬰兒油對於病情並沒有改善的效果。綿羊油或綿羊乳液則要避免,因為羊毛脂本身可能會引起過敏。
【清潔沐浴用品以及所有保養乳液、乳霜,最好都能採用不含香精和酒精及抑菌劑(防腐劑)的製品】

▲保持皮膚的濕潤,是各個時期異位性皮膚炎的最佳根本治療▲ 
▼皮膚要癢的第一個要件就是皮膚一定要夠乾燥▼

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藥物可以完全根治異位性皮膚炎(也就是無法斷根),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止癢。一般來說異位性皮膚炎需要很長時間的治療,不論是病患本身或是家人,都需要有長期應戰的心理準備,耐心的接受治療與平時妥善的保養是預防病情惡化的重要關鍵。由於患者不停的搔癢讓皮膚外觀發生變化,常常會影響患者的情緒與心理狀態,家人更應該幫助患者調適心情並學習控制情緒以保持愉快的人生。 雖然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惱人的文明皮膚病,會伴隨您度過很長的一段時光,但是根據臨床的統計,過敏體質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患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會慢慢好轉還有可能會痊癒。因此,只要對它有正確的認知,除了在藥物治療之外,再配合居家清潔與耐心護理,相信一定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

阿城健康皂
http://tw.myblog.yahoo.com/achensoap/article?mid=780&prev=783&next=779

有關皮膚病資訊
http://tw.myblog.yahoo.com/jw!sj6ZoOKTEx8hzvcLDTW_OhpB/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